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zh张家台上新闻了

    信息发布者:田园牧歌
    2018-07-25 10:56:23   转载

    古浪县推动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二
    发展经济林 念好致富经

    作者:马开良 王瑾 | 来源:武威日报 | 发布日期:2018-07-25 | 阅读次数:29  [] [] []

      进入7月以来,古浪县民权镇台子村的张兵文就没有闲过。他承包种植的38亩枸杞林今年进入盛果期,大规模采摘刻不容缓。
      “最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,实在是太忙了。”正在枸杞田里忙活的张兵文告诉记者,他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,收拾好采摘筐、秤等家当,就往枸杞地里赶,有时候他还没有到,就有人已经在地里开始采摘了。前来采摘的基本都是来自西靖镇移民区的农民,每天的采摘要持续到晚上8点多结束,之后他要把一天收购的枸杞运到晒场,等忙完回家睡觉就到晚上12点以后了。“前两年枸杞挂果少,到采摘的时候,我得到附近的乡镇雇人来采摘。今年枸杞林到盛果期,附近的村民自己就来了,摘得多,挣得也多,所以今年用工基本上不愁。”张兵文说。
      2015年,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,村里将张兵文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      在台子村,张兵文算是比较会“捣鼓”的人,每年种地时,他都会种些相对“值钱”的作物,也曾种过枸杞,但无奈“独木难支”,规模小、收入少不说,种植技术、加工销售都是大问题,供孩子上学的压力还是很大。
      2015年,民权镇引进宁夏中宁县枸杞种植企业,成立古浪东杞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枸杞产业合作社。经过深入宣传发动、认真算账对比、党员示范带动,以土地流转的方式,台子村28名致富党员带领60多户群众集中栽植枸杞7200亩,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6000亩,区域种植面积达到1.32万亩,建成万亩出口型枸杞种植基地。 
      张兵文正是赶上了这个大好时候,他放下包袱,大胆尝试,承包了38亩地,种植了枸杞。“以前没有技术,没有销路,根本不敢大规模种植,现在有公司和合作社做支撑,愁的是种少了,其他问题根本不用愁。”张兵文说。
      产业扶贫,关键在精准定位,难度也在精准定位。如何“嗅出”根植于当地的特色与优势,摆脱贫困加快发展,台子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。“这里靠近沙漠,自然条件和我们中宁相比更加优越,气候、土壤都适合发展枸杞产业。”东杞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刚告诉记者。
      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多权说,台子村人多地少,种植结构单一,群众增收乏力,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不高。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,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和算账对比后一致认为,经济要发展、农民要致富,必须找准定位,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才能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。
      在台子村,像张兵文一样的贫困户如今已通过发展枸杞产业实现如期脱贫。与此同时,台子村万亩出口型枸杞基地还带动周边乡镇贫困家庭增加了收入。
      在位于308省道北侧一块枸杞田里,一棵棵枸杞苗枝繁叶茂、整齐排列,红彤彤的枸杞压弯了枝头,散发出诱人的香味,三四十名农民双手熟练地采摘着一把把枸杞。来自西靖镇惠民新村的毛菊兰说:“我已经在这里干了一周了,平均每天能挣100元左右。”
      “12号、13号……58号”,在一处地埂上,几个采摘农民正在排队过秤。叫号的人是承包商徐宝龙夫妇,他们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人,从东杞公司入驻台子村后,他们就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枸杞。“这里产的枸杞不论从品质还是色泽,都优于中宁的,这里昼夜温差大,土质气候都很适合栽植枸杞。” 徐宝龙告诉记者,现在进入采摘季,每天来采摘的农户很多,他们有多少收多少,摘得多的一天可以挣200多元,大部分平均可以挣到100元左右,工资都是日结的。
      问渠哪得清如许,惟有源头活水来。近年来,古浪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、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,深入推进以优质梨、枸杞、红枣为主的经济林产业,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,以经济林产业扩规与提质增效为重点,积极推动经济林产业向“品种特色化、布局区域化、基地规模化、发展产业化”方向迈进,促进经济林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、效益型转变。至目前,全县共建成经济林基地37.94万亩,其中优质梨13.79万亩、枸杞12.2万亩、红枣4.55万亩、其它7.4万亩。为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延长产业链条、提升产业价值,按照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原则,从2015年开始,县上扶持县域内发展经济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的单位、个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,至2017年,全县以扶持建设发展经济林后续产业项目47个,扶持项目资金413万元。通过后续产业增效和示范带动,逐步推动建立生产、加工、储藏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,产业一体化建设解决了当地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,增加了农民收入,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。
      精准施策带来的是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如今在古浪县,优质梨、枸杞、红枣等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,正凭着自己的一身“本事”,带动当地贫困群众,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行……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