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黄沙窝里也能发洋财

    信息发布者:田园牧歌
    2017-08-20 09:17:01   转载

    治沙播绿 掘金致富

    来源:武威日报 发布时间:2017-08-17 09:43:34

    在河西走廊东北部、石羊河流域下游,有一块绿洲像一把锲子阻隔了两大沙漠的合拢。这就是民勤,全域总面积1.59万平方公里,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89.8%。

    这里的人们,世代与风沙抗争,治沙播绿,守卫家园,书写了一曲曲感人的防沙治沙故事。

    家住西渠镇制产村五社的何德荣,因为治沙造林、发展沙产业搞出了名堂,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“名人”。

    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何德荣所在的村子,在“沙上墙,羊上房”的流沙围困中挣扎,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,庄稼种一茬打一茬,得种好几遍”,这是当时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。

    生态环境极度恶化,生产生活条件极端落后,让这里的人们深受沙害之苦,乡亲们坚守着几块贫瘠的土地,艰难度日。

    何德荣说,在他的学生时代就没离开过压沙。每年春季,乡亲们都要到村子西边的沙漠压沙,男女老少齐上阵,用葵花杆、玉米杆、麦草等“插”起一道道防“风墙”,阻挡风沙。

    “那时也没有什么成熟的技术,更没有什么机械,全凭人力。”何德荣说,一天也压不了多少沙,只能把一些大的风沙口压一下,庄稼不要让风沙打掉就行了。

    “有好多人因生活所迫,远走他乡谋生。”何德荣回忆说,他所在的村子原来有一千多口人,后来只剩七百多口人了。

    春季压沙是那些年代庄稼人的“必修课”。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一代接一代人地坚守着。

    2000年,35岁的何德荣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。上任后,他便组织实施“制产村防沙治沙规划”——在村西边营造200亩的防沙林带。

    “‘防风墙’治沙只能解决短期风沙危害,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。”何德荣说,造林才是治沙的根本所在,有了植被林带才能真正治住风沙。

    秋冬季,乡亲们的农活干完了,何德荣便组织大家一起到沙漠里压沙。以社为单位,按人头分区域进行,把沙漠“切”成一个个麦草方格。

    “在当时,一个村一年压200亩的沙漠,也是个大工程!”何德荣感慨地说,麦草全部由乡亲们一捆一捆地扛进去,遇上大风天气,沙漠里什么都看不见,只能用衣服裹着头在沙丘下避避。

    次年春季,开始实施沙漠造林工程。刚栽下的梭梭苗,如果遇上大风天气,就会被风沙刮走,回头再进行补栽。经过多次反复折腾,才能栽活一株、两株。

    “其实最艰难的还是给梭梭浇水。”何德荣说,沙漠里没有水源,只有到村庄里取水,一般农用车根本进不去,只能用毛驴驮、扁担挑。一天能跑个一两次,一桶水浇不了几棵。“与其说浇水,还不如说是浇乡亲们的汗水!”

    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一株株幼小的梭梭苗长起来了,漫漫黄沙渐渐披上了点点绿装,这让何德荣心里甚是欣慰。

    梭梭渐渐成林了,可糟心的事接踵而来。野兔、沙鼠等把梭梭视为“美味佳肴”,幼小的梭梭苗被“轮番攻击”,加上个别群众偷牧、放牧等人为破坏,梭梭林长势渐弱。何德荣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
    “乡亲们用汗水换来的一点绿色,绝不能随意给遭塌了!”何德荣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梭梭林管护好。

    “治管并重,才是长远之计。”何德荣说,村上发动群众开展生态林巡护,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,禁止在防沙林区域放牧、生火。同时,请教林业专家,组织灭鼠工作,让梭梭林重现生机。

    2004年,民勤县组织实施“退耕还林”工程,何德荣又带头将西山岗开荒区域全部退耕还林,在村子西边筑起了一道“绿色长城”。

    每当闲暇时,何德荣总爱去村西头转转,看着一行行茁壮成长的梭梭林,他很自豪。如何让治沙工程成为富民产业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,何德荣在思考着。

    听说东湖镇的一位村民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,获得了不错的收益,他便前去“拜师学艺”。之后,又多次赴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学习。

    2009开始,何德荣带领村民陆续开始在梭梭林试种肉苁蓉。2011年,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,制产村10户肉苁蓉种植户联合成立了民勤县芸丰苁蓉农民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成员户均种植肉苁蓉70亩以上,年户均增收2万多元。

    也正是在这期间,民勤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压沙工程管理办法、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、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实施意见,将青土湖、老虎口、西大河等风沙口营造的治沙生态林承包给个人、企业管护经营,鼓励发展沙产业。

    何德荣抓住机遇,2013年在青土湖区域承包了2000亩梭梭林,先后投资100多万元,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产业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何德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2016年,他接种的肉苁蓉收入近60万元;今年,仅春季就采挖了20多吨,收入达100多万元。

    “这确实是个双赢产业。”何德荣说,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,梭梭林管护不好,肉苁蓉就无法生长,这就促使林地承包者必须要做好梭梭林管护,林带管护好了,也就有了生态效益;接种的肉苁蓉再卖成钱,承包者就有了经济效益。

    何德荣有更大的目标。今年他又承包了2600亩梭梭林,计划用5年时间承包生态林地1万亩,吸收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,带动群众一起发展沙产业,让沙漠披绿生金,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。(武威日报侍文元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